【夏收现场】“中国黑叶荔之乡”的乡村振兴“密码”
央广网钦州6月20日消息(记者黄月芬)目前,广西荔枝进入收获季,果农们正加紧抢收供给市场。6月18日,记者走进素有“中国黑叶荔之乡”“广西黑叶荔第一镇”美誉的广西钦州市新棠镇,看当地荔枝产业如何带动乡村振兴。
(资料图片)
果农在采摘荔枝(央广网发 陆敏 摄)
当天,2023年钦州市钦北区“新棠荔枝文化节·荔乡嘉年华”活动开幕式在钦北区新棠镇举行,活动将持续至7月上旬。该活动通过开展“荔香霓裳·荔乡嘉年华”华服秀、钦北区新棠镇那黎村荔枝采摘节、钦北区新棠镇“荔枝研学一体化 沉浸式亲子采摘”、钦北区新棠镇荔枝书画摄影展等活动,“火力全开”促荔枝销售。
“新棠镇荔枝产量高、品质好,2023年全镇荔枝总产量预计约3万吨。”新棠镇党委书记黄渊珑在当天的开幕式上作推介时说。
在钦北区新棠镇那黎村的一片种植基地里,鲜红的荔枝挂满枝头(央广网记者 黄月芬 摄)
新棠镇位于钦州市最北端,距钦州市区50公里,距广西首府南宁市区70公里。近年来,新棠镇交通路网不断完善,清凭高速公路、沙坪至大塘二级公路、大垌至新棠二级公路穿境而过,实现了“1小时上天,1小时下海,10分钟上高速”的愿景。
“我们村的荔枝不愁卖!”在新棠镇那黎村的一片种植基地内,当地种植大户雷德胜自信地向记者介绍说,“现在我们的荔枝销到黑龙江、四川、上海、北京等地,一天一般能卖出10万多斤。”
那黎村种植大户雷德胜接受记者采访(央广网记者 黄月芬 摄)
今年以来,新棠镇紧紧围绕荔枝这一特色支柱产业,通过打造“荔”品牌、升级“荔”产业、搭建“荔”平台、发展“荔”经济等举措,对新棠荔枝进行品牌打造及营销推广。
“我们建设了钦北区首个乡镇农副产品集散平台——新棠镇农副产品集散中心,以‘公司+基地+农户’的产业模式搭建起新的助农增收平台,推动乡村产业振兴。”黄渊珑说。
种植户收获荔枝(央广网发 陆敏 摄)
黄渊珑介绍,新棠镇家家户户都有荔枝林,全镇荔枝种植面积达8.5万亩,人均种植面积约2亩。以往,新棠镇许多农户都种植黑叶荔这一单一品种,经济效益不明显。为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,新棠镇积极引导群众调整荔枝品种结构,在保持种植规模不变的前提下,重点改良发展“桂味”“南局红”“贵妃红”“鸡嘴荔”“越州红”等优质品种,整体经济效益逐年提高。在全面推广带动下,该镇的黑叶荔占比由以往的80%减少到如今的60%左右,全镇荔枝早、中、晚熟品种结构逐年优化。
一位村民在运输收获的荔枝(央广网记者 黄月芬 摄)
“镇里推广‘一村一品’后,我们卖果更方便了。现在我们村早、中、晚熟的荔枝都有,村民们可以错开荔枝成熟高峰期,延长鲜果上市期,有利于我们提升荔枝销售价格。”雷德胜说。
同时,新棠镇全力推广“光驱避”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。针对荔枝蛀蒂虫极度畏光、昼伏夜出的特性,该镇在南忠村江厂荔枝种植园内率先采取“光驱避”防控荔枝蛀蒂虫技术,替代传统杀虫剂防控荔枝蛀蒂虫危害,蛀蒂虫的防治率达98%以上。目前,该绿色无公害的技术已在全镇推广覆盖120多亩荔枝林,不仅减少了农药施用,还让荔枝实现品质和产量双提高。
“未来,我们将逐步推动新棠荔枝产销自动化、标准化、商品化,因地制宜发展鲜果加工、电商带货、乡村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,让新棠荔枝卖出好价钱,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像荔枝一样甜甜蜜蜜、红红火火。”黄渊珑表示。
关键词:
上一篇:世界资讯:618开门红,天猫联手张大大打出一张“内容牌”
下一篇:最后一页
- 新品上市!劲爆来袭!叼嘴巴叼嘴王胶姆糖重磅招商中!
- 边城战“疫”:夜晚七点的暂停键
- 风雪高原战“疫”长卷 寒潮下的西宁疫情防控观察
- 海口市1例治愈后的境外输入病例复阳 已转至定点医院隔离
- 四川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
- 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6例
- 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例 其中郑州市16例周口市2例
- 河北新增确诊病例8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
-
寒潮持续发威!南方气温纷纷触底 强降雪中心转移至东北
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(11月8日),寒潮继续南下,持续发威,南方大部最高气温将纷纷触底。强降雪中心将转移至东北地区,预计今天,黑龙江
-
雪后寒!今日北京晴天回归北风劲吹 最高气温5℃上下
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(11月8日)北京晴天回归,但在风寒效应下,“冷”仍然是天气的主题。气温方面,今天北京最高气温在5℃左右,最低气温
-
黑龙江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 均在黑河市爱辉区
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黑龙江省卫健委网站消息,2021年11月7日0-24时,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6例(黑河市爱辉区6例),均为集中
X 关闭
X 关闭